第(2/3)页 原本, 王莽是想杀了他们的,但两国交战,尚且不斩来使,何况秦隋这种同胞之国的使者? 大臣们苦苦劝谏,才让使者们得以存活。 这也让臣子对已经做了好几年皇帝的王莽,生出了更多的怨气。 先前的改革一天一个样,而且大多流于形式也就罢了, 现在连外交都搞成这样,让国家面临内忧外患…… “他哪有当皇帝的能力?” “还不如将江山还给刘氏呢!” 话到最后,那酒醉之人嘟囔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,当即吓得不少人脸色惊慌起来。 他们连忙关闭了门窗,并左右观望,确定没有其他人听到后,才低声交流道: “今天的事,不要外传。” 当今皇帝并非君子圣贤,他总有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仇恨刻薄,要施加在别人身上。 若刚刚的话得闻“寡人之耳”,在座诸位只怕都要被迫畅享自己的三族了。 “饮酒误事,还是快些回家吧!” 其他人也纷纷说道,随后便起身离去,步调颇为慌乱。 宫里的王莽对此丝毫不知,仍旧陪伴在姑母王政君身边,等待着对方死亡的到来。 王政君已经老的说不出话了,身体也枯萎的像一株晒瘪了的麦秆,蜷缩在柔软的被褥之间,眼睛无法睁开。 但她知道王莽就在自己身边,嘴唇颤抖着,仍然企图咒骂他。 王莽只面带微笑的俯瞰着她。 掌握权力多年后,他的情绪越来越外放。 要知道, 在他母亲渠氏去世之时,王莽都没有笑得这样开心过。 “到了冥土中,一定要告诉汉室先帝,让他们知道我的功绩。” 王莽笑得愈发肆意,带着些过度的自信,以及不愿意相信事实的扭曲。 他仍觉得自己能够做个圣人,将新朝建设的比汉朝还要强大富饶。 汉皇敢随便杀单于的儿子吗? 汉皇敢那样折辱秦隋的使者吗? 他们不行的! 只有他王莽可以! 哪怕秦隋使者走的时候并不高兴, 哪怕地方上的太平道起义日益加剧, 但王莽只当这是些许风霜。 哪有发展不曲折,哪有时代不阵痛,哪有探索不艰难? 只要继承位置的,仍旧是王莽的后代, 那他的名声绝对能得到保障。 他还是那个为世人称赞、仰慕的“在世周公”。 甚至他在元城划出来的,那个用于保卫祖坟,放任黄河南流的圈,也会成为后人口中“孝”的代表。 “哼!” 王政君挣扎着,发出了一声轻轻的鼻音。 这声音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,让王莽无法再伪装出先前的从容姿态。 他跳着脚对姑母说,“你真把自己当汉室忠良了?” “不能维护汉室最后的尊严,就不能下去见你的丈夫,还有你丈夫的列祖列宗?” “你是王氏女!” “是我们王氏夺走了刘氏的权柄!” “现在摆出这副模样,下去你就有颜面见汉室列祖列宗了?” “就算你在我登基那一年,直接拒食而死、自缢而死……史书上也会写的,是你让我当上了大司马大将军,是你把玉玺扔到了我怀里!” “你享受了这么多年新室的供奉,现在摆出一副清高的样子给谁看?” “你觉得元帝会原谅你吗!” 王政君没有回应。 因为在王莽崩溃之初,这个老人就已经咽气了。 王莽给姑母举办了一场宏大的葬礼,以此向长安的人,彰显自己的孝义。 “原来是大汉孝元皇后的葬礼啊……” 而在宽阔的长安街道上,一位刚刚进京求学的年轻人,倚靠于角落之中,看着被许多人围绕、骏马豪车装拉着的灵柩,发出了轻轻的感叹。 “生前身后都能享受这样的荣耀,真是让我羡慕。” 旁边人听到他的话语,便挥打着手纠正道,“不是大汉的孝元皇后。” “是新室的文母太皇太后!” “你是外地来的,不知道长安的规矩,以后可不要胡乱说错话,给自己惹来麻烦!” 皇帝王莽是个重视名分的人, 他既然登基为帝,便不允许别人称汉不称新。 为此, 他还专门安排了人手,负责去帮那些思想停留在过去,生长在汉成哀之世的人,纠正言语上的失误。 不少人就因随口一句“大汉”,被抓到了牢狱里面,至今没有放出。 “知道了知道了!” 年轻人当即应下,弯腰拱手的向对方表达感激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