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苏锦儿和吴老爹做竹筒。 这次不准备再做试用装,所以准备的都是大竹筒。 吴老爹见孙子和孙女愁眉苦脸的样子有些心疼,“闺女,他们还小皮肤嫩,要不就别让他们剥了吧?剩下那点儿等我晚上剥了就成了。” 苏锦儿说:“不行,阿爹,我这样做是想要让他们知道,有付出才能有回报,这个意识要从小培养,等钱拿到手里,他们自己会想应该咋花,知道钱能给他们带来啥。” “可以培养他们赚钱意识,还有分配、管理钱的能力,这样等他们长大了,就算不靠我也能过得很好。” “靠谁都没法靠一辈子。” “而且那些无患子也不多,等他们剥完我给涂点儿药膏,明天早上手指就不疼了。” “阿爹,他俩都叫我阿娘,我咋可能不心疼呢?” 吴老爹有些愧疚,“闺女,爹脑袋笨,没想到那么多,你别怪爹多嘴,你说的很对,替他们思考了很多。” “三岁看小,五岁看老!” “现在正是该培养的时候,懂得多了眼界也就广了,以后就不必像我一样在土里刨食,他们俩能当你的孩子,是他们俩的福气啊!” 苏锦儿说:“也是我的福气,白的了一双聪明可爱的儿女,我就想让他们以后能过得好,所以才考虑的多一些。” “毕竟父母和亲人都会死,所以靠自己才是最保险的。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! 这是最浅显易懂的道理。 父母再厉害又能如何? 若是儿女不会赚钱,等到父母老了或去世不在了,等待他们的又会是什么呢? 她特工出身,从小被灌输进脑子里的理论就是,要成为最厉害、最优秀的那个。 但是做她的儿女,只需要有正确的三观、自保的能力和赚钱的思维就够了。 吴老爹拍了拍苏锦儿手,语重心长的说:“我的好闺女,爹不会说话,脑子也不灵光,但心不瞎,知道你很累,为了咱们家能过上好日子在奔波,虽然我跟你娘不懂啥大道理,但有啥你要跟我们说。” “我们能干点儿啥就干啥,总归能给你分担一些。” 苏锦儿点头,笑道:“阿爹,我不累,咱们全家都一起忙,我能有啥累的啊?” 这些东西跟前世训练比,那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。 但说到训练,后面还是得把体能各方面都抓起来才行,现在这个弱鸡身体真不习惯。 啥“臭虫”都能踩死她! 到晚上,俩人做的竹筒,加上前两天吴老爹做的那些,总共是六十只,算是齐活了。 “阿爹,这些竹筒够用了,您歇几天,暂时不用做了。” 吴老爹笑呵呵的说:“好,我把院子拾掇拾掇,你进屋看你阿娘忙完没有,叫她做饭。” 天色已经不早了。 早点儿做饭吃了好睡觉。 明天还有事情要忙呢! 苏锦儿走到屋里看见杨氏点了煤油灯,还在缝衣裳。 第(3/3)页